大王魷魚(Giant Squid)深海現魷蹤之一:
"Monster Squid:
The Giant is Real."
1.
2013年一月八、九日國內外各電視台以及平面媒體,爭相報導『日本及美國等海洋生物學家觀測以及拍攝到,出現在北太平洋日本大王魷魚(Architeuthis
japonica)生活在630公尺自然棲地的身影。』
2.
這是人類有史以來,第一次在自然棲地(Natural Habitat)拍攝到大王魷魚!
圖01. CNN記者於2013年01月09日報導:人類第一次在大王魷魚的自然棲地(Natural Habitat)拍攝到大王魷魚的身影。
圖片來源:
http://tritonsubs.com/press/cnn-video-of-giant-squid-in-ocean-depths-is-a-big-breakthrough-expert-says/#
3.
這次深海探險故事源起於2010年。2010年4月間開始籌劃,歷經兩年的準備,由日本NHK電視台和美國Discovery電視台資助,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的窪寺恆己博士(Dr.Tsunemi
Kubodera),領導著跨國的團隊(日本、澳洲、紐西蘭),於2012年7月11日 終於首次在大王魷魚的自然棲地(Habitat)─630公尺的深海,觀測以及拍攝到生存在北太平洋的日本大王魷魚。
4. 這次探險的研究船:56公尺長的ALUCIA號上載著三艘深海潛艇:其中名稱為TRITON的深海潛艇除了駕駛員一名以外,還可搭載一位海洋生物學家及一位攝影師,三人擠在狹小的潛艇空間內,一次潛航約4小時。總共經歷了100次的任務,進行了長達400小時的等待,在整個過程中因為不想讓光線驚擾到大王魷魚,所以是在黑暗的深海中靜靜的等待。
5. 也就是說,他們是長時間完全置身於漆黑冰冷環境下的深海潛艇中,充滿耐心的等候著,最後,終於在小笠原群島的父島(Chichi Island)外海以東15公里,630公尺的海深處,窪寺恆己博士等人正準備分吃三明治時,雷達銀幕顯示有巨物靠近,於是在等待了400小時之久後,終於拍攝到一隻3.50公尺長的幼年大王魷魚,捕捉餌食菱頭魷(Diamondhead squid)的27分鐘珍貴錄影及照片。
6. 該幼年大王魷魚的攝食腕(Feeding Tentacle)已損傷折斷,專家估計如果攝食腕完整,幼年大王魷魚的身體長度應該約8公尺。
7. 事後記者訪問窪寺恆己博士,窪寺恆己博士(Dr.Kubodera)認為,他們團隊這次之所以能成功觀察和拍攝到大王魷魚的原因,除了多年的經驗累積以外,也與一套澳洲女科學家Dr. Edith Widder設計的紅外線攝影儀器的參與有關,該儀器可長時間放置於深海中拍攝,而且只發出紅外線,完全不會對大王魷魚造成干擾。(請參考短片一 & 短片二 )
8公尺巨型魷魚首次深海直擊畫面
2012年窪寺恆己博士630公尺深海大王魷魚棲地觀察大王魷魚之畫面
|
短片一:How we found the giant squid |
Edith Widder
(我們是如何發現大王魷魚|Edith Widder即發明ORCA的科學家)
雖然短片長達8分38秒,但有好心網友Ingrid Fan & Coco Shen翻譯成中文(直接到YOUTUBE上點閱就可看到中譯),而且影片可見参與探險的鍾文松先生的身影(當時鍾先生是Dr.Widder的博士研究生),在這場國際矚目的盛事上,我們台灣人並沒有缺席!
|
8. 經由紅外線攝影儀器証實,小笠原群島的父島外海的大王魷魚最常出沒於600〜800公尺的海深,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訊息,之後深海潛艇就在600〜800公尺的海深─大王魷魚的自然棲地(natural habitat)等待觀察,而終於有了重大收穫。
9. 600〜800公尺的深海本來就是一片完全漆黑的環境,他們是在拍攝大王魷魚時才打亮探照的燈光。
10. Dr.Widder將她發明的這套儀器命名為「The-Eye-In-The-Sea深海攝影裝
置」,又簡稱為魔女「MEDUSA」。
圖02. Dr. Edith Widder設計的The-Eye-In-The-Sea深海攝影裝置。
(ORCA's Eye-in-the-Sea─Deep-sea creatures take center stage but stay out of the spotlight invented by Edith Widder.)
(深海攝影裝置是由Edith Widder博士發明。)
ORCA是海洋研究及保育協會(Ocean Research and Conservation Association)的縮寫,Dr. Edith Widder的服務單位。
圖片來源:http://www.mbari.org/mars/science/eits.html
短片二:Scientists film giant squid in its natural habitat(科學家在日本大王魷魚的自然棲地拍攝到牠的身影)影片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T_JRvek84JU |
圖03. 探索電視頻道(Discovery Channel),於2013年1月27日 首播的兩小時
特別節目中,日本大王魷魚(Architeuthis japonica)攝食餌食的照片。
身體長度目測估量約3.5公尺 長(如連斷掉的攝食腕計算則可達8.0公尺),應屬於未成年之大王魷魚,攝影27分鐘後,研究人員跟隨此大王魷魚下潛至
800多公尺深海,最後目睹牠消失於深海中。
圖片來源:http://www.geek.com/news/watch-the-first-ever-video-of-live-giant-squid-in-its-own-habitat-1535235/
短片三:Giant Squid (Architeuthis)
footage, January 27, 2013
(日本大王魷魚的真實鏡頭,2013年1月27日)
2012年7月10日,就已經攝得大王魷魚在深海棲地的影像,探索頻道(Discovery
channel),拖到2013年1月27日才首播。
想是需要時間製作成節目吧。
2013年初那段期間,台灣的探索頻道也常常重播,號稱兩小時的特別節目
廣告就佔了35分鐘!
|
11. 100次的任務,長達400小時於黑暗中的耐心等候拍攝,這樣執著不懈的
科學精神,思之令人動容。
圖04. DISVOVERY電視頻道大王魷魚照片之二。
大王魷魚通體為刨光的金色,噴水孔一張一合,大眼睛閃閃發亮,栩栩如生的呈
現在銀幕上。
在拍攝到「深海生物學家心目中的聖杯(the Holy
Grail)─大王魷魚位於棲地
(habitat)的身影」的背後,又是多少人力、物力、金錢的投入!
看了影片後之一點感想:
a. 現代的自然科學博物館,早已經不只是一處死氣沉沉擺放標本、化石的
倉庫,更不再只是一處僅供舉辦展示活動的場所。
b. 自然科學博物館要想成為一所有生命力有靈魂的博物館,必須不斷豐富自己的館藏,並深化自己的研究才行。
c. 然而談到「豐富館藏」和「深化研究」的另一個意思就是要「大量花錢
d. 以台中市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為例:一年營運經費約需新臺幣六億元左右,只靠觀眾購票的營收是根本無法自給自足,因為光是科博館的人事費用(每年約二、三億元新台幣)和電費(每年約需要三、四千萬元新台幣),就已經使科博館不勝負荷了!
e. 事實上如果不是政府每年編列公務預算支應,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恐怕早就關門大吉,更遑論大規模的「深化研究」。
f. 反觀日本的自然科學博物館,曾上過他們的網站,「大王魷魚」並不是他們的鎮館之寶,日本的自然科學博物館網站,擺在最醒目位置的是在日本發掘的恐龍化石,「大王魷魚」本來是直立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,最近發現將牠橫放,感覺擺放的箱子變大了些,可是還是遠不及日本恐龍醒目。
g.
然而就算不是鎮館之寶,日本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,光是為了拍攝大王魷魚的身影,前前後後就投注了超過十年以上的研究經費,才能有今天傲人的成果,承現於國際舞台上!
|
圖05. 2004年9月30日 上午9點15分窪寺恆己博士(Dr.Tsunemi Kubodera)
的團隊以遙控的照像器材,於小笠原群島的父島(Chichijima
Island)外海900公
尺海深處,攝得珍貴的大王魷魚捕捉餌食照片的裝置圖(圖左)。
以及畫家想像的大王魷與抹香鯨的博鬥圖(圖右)。
還有上方中間的人、大王魷魚、抹香鯨的長度比例圖(圖上方中間)。
下圖左邊以及中間的照片,是窪寺恆己博士以遙控相機拍攝得之珍貴照片,因為
照相機在上方,餌食在下方,所以拍攝得之大王魷魚都是由下往上獵取餌食的樣
子。
右下圖是大王魷魚觸腕上的吸盤。
圖片來源:
12. 因為窪寺恆己博士他們設計的深海攝影裝備每30秒就能拍攝一張,所以總
共拍得556張的深海大王魷魚照片。由於照相機是裝置於上方,餌食位於下
方,所以所有照得的大王魷魚都是位於下方。(而2012年七月攝錄的大王魷
魚影像則是位於側面。)
13. 2005年9月27日他們的論文發表在頗富盛名的英國皇家協會生物
學學報(Proceedings of The
Royal Societ Biology Division縮寫為Proc.
R.Soc.B. doi:10.1098/rspb.2005.3158 Published
online)
12. 當時立即引起很大的迴響,許多的媒體、科學期刊都刊登這令人振奮的消
息。
圖06. 2004年9月30日 上午9點15分窪寺恆己博士(Dr.Tsunemi Kubodera)
以遙控的照像器材,於小笠原群島的父島(Chichijima Island)外海900公尺 海深
處攝得珍貴的大王魷魚捕捉餌食的裝置圖,以及畫家想像的大王魷魚與抹香鯨的
博鬥圖,人、大王魷魚、抹香鯨的長度比例圖(中文版)。
圖左下方標示有誤,是照相機而非攝影機。
13. 由2004年…奮鬥到2012年7月,當在Discovery頻道上看到窪寺恆己博士
(Dr.Tsunemi Kubodera)坐於深海潛艇中,親眼目睹大王魷魚的身影時,眼眶
含著淚水的感人畫面!
14. 以我們中國人的傳統說法:「皇天不負苦心人!」
2013年11月04日星期一下午,至自然科學博物館地下一樓藍廳,聆聽2012年7月當時實際參與拍攝大王魷魚計畫的鍾文松先生演講後,本文已做了若干修正。一方面因原來的一些誤植,向網友致歉,另一方面也感謝鍾文松博士候選人,千里迢迢的由澳洲回到台灣,告訴我們許多第一手的寶貴資料。 |
補充資料:大王魷魚的長度
圖07.
成熟的雌大王魷魚約13公尺;成熟的雄大王魷魚約10公尺長。
(以左邊英文字為準,雖然右上方所附的圖,大王魷魚(Giant
Squid)標示為18公尺(18metres),那是以前的舊數據!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